“春恨秋悲皆自惹,闭月羞花为谁妍。宝玉看了,便知[甲戌侧批:“便知”二字是字法,最为重要之至。]感叹……”
为何宝玉看到这幅对联心中便知呢?“便知”又为何最为重要之至呢?假如咱们不难发现了乾隆的先皇后富察氏和继皇后乌喇那拉氏那拉的死期和死因便疑云尽释了。
《金川纪略》中对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死是这样记载的:皇七子永琮逝世后,皇后哀悼成疾,她告知乾隆帝,在病中不时梦见碧霞元君在呼唤她,她现已许下愿望,病好后定亲往泰山还愿。皇帝学识渊博,知道碧霞元君是传说中泰山的神女。他容许了皇后的要求,一起还告知她,自己也要亲往碧霞宫拈香,为皇后祈福,日后身体健康,早诞贵子。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恭奉皇太后东巡,富察皇后随驾出巡。三月初,富察氏因爱子夭亡,哀悼成疾,加上车马劳顿,遂于济南一病不起。皇帝闻讯,当即决议中止按程赶路,就近在济南府驻跸,以便皇后保养。而皇后不肯因自己而贻误皇帝的国家政务,更不狠心皇太后为自己的病况忧虑,故再三促请皇帝旋辔北还。皇帝沉吟好久,命三月初八日回銮。在山东德州舟次,富察氏撒手人寰。
自从富察皇后过世之后,济南城成了乾隆永久的伤心肠。尔后,他在每次东巡或南巡途中,但凡通过济南时都肯定不再入城,在他所作的诗句中,常常可见他难平的憾恨伤痛。而其中最感人的一首便是他第四次南巡时所作的《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诗中更明白地说出他心中难以平愈的伤痛:“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挚爱的妻子死于春天,这对乾隆帝的身心无疑是一个巨大冲击,因而,乾隆帝才有“十七年过恨未平”的“春恨”啊!
富察皇后身后,乌喇那拉氏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晋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乌喇那拉氏晋为皇后。正由于那拉氏坐上了不应坐的方位,才导致她的凄惨结局。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乾隆第四次南巡期间,那拉皇后与乾隆产生剧烈抵触,勃然断发。乾隆龙颜大怒,当即派人将那拉皇后送回京城。乾隆南巡完毕后,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那拉皇后在万分沉痛中含恨而死。清朝运用阴历编年,七月、八月、九月是秋三月。
那拉皇后死时甚为苍凉,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是真实的“秋悲”啊!那拉氏皇后的兴起和逝世都是在秋季,秋季是那拉氏皇后凄惨命运的一直。所以是“秋悲”。
“春恨秋悲”都是自己惹的祸,而乾隆身边的那一堆“闭月羞花”的妃子,是为谁争相盛开的?当然是为皇上所妍。宝玉看了,当然“便知”,由于他便是乾隆皇帝。所以,脂砚斋才说:“便知二字,最为重要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