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专题2024轨道上的长三角要闻正文
“看到征联启事后,我马上决定试试手,为高铁环线的开通表达一份祝贺。”这并非是杨济远第一次参与江南时报的征联活动,“前年自己尝试写了很多,未敢投稿;去年投稿数量较少,仓促之间未出精品;今年一气呵成。”他表示,江南时报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好、很吸引人,为社会各界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氛围,让古典楹联与新时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联系起来。
杨济远今年19岁,来自江苏镇江,目前是扬州大学文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杨济远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自己对古典文化颇有兴趣,从小就喜爱传统诗词楹联,他的楹联创作之路始于小学六年级,至今已有七八年。上大学后,他参加了多个地方诗词楹联组织,热情参加文艺创作活动。“我一直在尝试和锤炼自我,通过阅读报纸和经典名著提升自我,同时积极向各位名家学习。《对联》杂志社给了我很多发表和讨论的机会,镇江市诗词协会也多次给予我学术支持和各种帮助。”
“怀揣江南古城给我的积淀,被‘好地方’扬州的人文风貌吸引,同时也为百年老校扬州大学的底蕴吸引。”就读扬州大学文学院,让杨济远受益良多,“以院长王定勇教授为代表的老师们营造出浓厚的自由创作、精进学术的气氛,兼任扬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的郭院林教授多次对我进行细致指导,印家伟老师等辅导员积极打造班级文化,建设良好的学院文艺环境。”目前,杨济远正在探索民间文学包括诗词楹联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毕业后打算进一步深造,助力发扬民间传统文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加入更高级别的诗词楹联组织。
此次杨济远共投稿5副楹联作品,包含江苏镇江站2副,安徽安庆站1副、九华山站1副,浙江千岛湖站1副。“我一向是灵感式写作,创作这几副对联用了15分钟左右,这样的灵感源于日常诗联阅读积累和外出采风记录。”杨济远和记者说,为家乡镇江站写联是他的首要命题:镇江是拥有3000多年建制史的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北固山和西津渡闻名于世;他的曾外祖父在铁路镇江站工作,他也早早与镇江站结缘,坐火车最早体验的就是京沪高铁。此外,对联要注重实用性,此次征联与高铁相关,自然要表达对来往旅客的祝福,为回家的乘客添一份暖意,“总体立意是基于镇江著名风景名胜,表达对旅客的祝福”。
“这一活动具有首创性、创新性、大众性,完美地将传统楹联与现代交通联系到一起,特别是广泛征集,公平公正,真正汇集了各方楹联创作者的智慧和才华,为新春佳节添彩。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民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楹联文化;同时,运用楹联形式,表达了对长三角‘超级环线’的赞扬和称颂,是对新时代的热情讴歌。”杨济远建议,下一步可以加大活动推广力度,如与高校、社区、企业和事业单位合作,逐步扩大民间传统文化影响力;与中小学合作,设立比赛,激励青少年爱上楹联文化;在火车站现场设置相关活动说明,为今后的活动蓄势。
“看到征联启事后,我马上决定试试手,为高铁环线的开通表达一份祝贺。”这并非是杨济远第一次参与江南时报的征联活动,“前年自己尝试写了很多,未敢投稿;去年投稿数量较少,仓促之间未出精品;今年一气呵成。”他表示,江南时报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好、很吸引人,为社会各界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氛围,让古典楹联与新时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联系起来。